智慧政协系统 | 电子邮件 旧版 
政协章程
提案工作
政协概况
视察调研
人员组成
交流交往
领导讲话
理论研究
政协文件
政协史话
政协会议
委员风采
议政建言
党派团体
社情民意
三区政协
  最新动态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附件2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附件1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2021年部门决算公开报告附件   ·2021年部门决算公开报告2   ·2021年部门决算公开报告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海市委员会办公室...   ·测试信息   ·市政协主席王文杰督办重点提案   ·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市政协召开九届二十九次常委会议   ·市政协主席王文杰调研基层党建联系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内容
关于加快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乌海政协网 www.whszx.gov.cn 日期: 2015/1/12 阅读次数:24561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市政协就我市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海南区政协、市区农牧局和部分葡萄种植企业参加了座谈和调研,听取了乌海市农牧局关于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汇报,并到海南区阳光田宇、乾源农业发展公司等葡萄龙头企业实地查看葡萄庄园规划建设生产情况。我市葡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是,我市葡萄产业也存在规模小、发展缓慢、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葡萄产业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政策倾斜、资金补贴和科技扶持、示范带动、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出台了《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乌海政发【2014】30号),规划到2020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建成葡萄酒庄13座。加大了发展葡萄产业的补贴力度,调动了企业和农户葡萄种植的积极性。
    一是稳步推进葡萄基地建设。2014年,全市新植葡萄6496亩,全市葡萄基地面积达2.73万亩,葡萄年产量达万吨,年产值超亿元, 已成为农业增效、农区居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市涉及葡萄种植、加工、贮藏、流通的企业33家。其中,葡萄酒加工企业3家,年生产能力1万吨;保鲜流通企业11家,贮藏保鲜能力达12万立方米。以葡萄为主题的休闲农业顺利起步,已有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2家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
    二是抓好葡萄项目建设。2010年,乌海市吉奥尼葡萄酒业责任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园艺作物(葡萄)标准园之一,为了加快现有葡萄种植基地标准化改造,做好标准园示范带头作用,我市将继续加大葡萄标准园的建设力度。此外,我市正在重点建设优质葡萄品种示范园(优质葡萄种质资源圃)和葡萄优良苗木繁育基地,通过引进国际、国内优质葡萄新品种进行驯化和筛选,选用适合我市生态气候特点、市场和生产发展要求的葡萄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区域化,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共引进国内、国外优质葡萄新品种共84个,其中2013年引进62个,2014年引进22个。
    三是加强技术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全市的农技人员和葡萄从业人员到种植技术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打造自有农产品品牌,大力开展品牌推介、产品展销等活动,全力提高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14年6月,“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汉森酒业集团的汉森品牌以43.12亿元的品牌价值上榜,是内蒙古自治区15家上榜企业之一,也是内蒙古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上榜品牌。强化葡萄产业研究院(汉森公司组建)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协调全市葡萄龙头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地区葡萄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措施、新技术、新成就,促进我市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2014年,根据自治区种植业系统“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方案,启动乌海市种植业“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整合市、区和镇三级农业部门科技人员与自治区专家组成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开展葡萄种植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指导,实行三级联动团队服务模式,坚持“一岗三责”服务制度,继续坚持“点对点”科技服务与宣传,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葡萄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葡萄产业已成为乌海市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但距建成可持续发展的高端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尤为突出的是种植面积发展过慢、过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着明显的瓶颈制约。乌海市土地面积较小,农业可整合的用地总面积23.4万亩(包含耕地、菜篮子工程用地、葡萄远景规划10万亩),土地资源不足制约了葡萄等优势作物种植基地的扩大,影响了优势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等陈旧落后,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葡萄基地发展进度慢,产业总体规模小、经营成本高,制约了葡萄产业总体竞争力的提高。此外,我市葡萄产业未列入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难度较大。
    (二)我市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至今没有一名葡萄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政府服务部门来说,市葡萄办技术人员连续几次带编制分流,现仅存一名工作人员。另外我市多数涉及葡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一线所需人员多是我市一些种植葡萄的农户。涉农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难以转变,宁可千军万马挤机关事业单位,也不愿意去待遇不菲的葡萄企业工作。
    (三)与国内葡萄主要产区相比,我市葡萄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弱,葡萄产品研发和推广力量薄弱,品牌建设与保护以及市场培育相对滞后。
    (四)信贷渠道不够畅通,抵押融资局限性大,贷款手续繁琐,贷款额度小,贷款期限短,贷款担保难问题突出。2014年前三季度,争取支农信贷资金2.8亿元,但全市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有30家,需求贷款额度8亿多元。此外,现行的利率制度加重了葡萄种植者和葡萄加工、流通企业的利息负担。
    三、几点建议
   (一)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搞好规模化经营。根据《乌海市人民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建成10万亩葡萄的规划,未来6年里还有7万亩的建设任务,应把这项任务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是建议对现有耕地合理规划,向葡萄种植业倾斜。在保证蔬菜种植面积的同时,对其他非保护耕地加快土地流转确权,形成规模效应,然后根据市里有关政策进行产业指导、技术服务、落实信贷及补贴政策。市政府规划打造机场路葡萄产业带,海南区计划开发海惠公路和乌陶公路葡萄产业观光带,需要稳步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建设葡萄酒庄、酒堡等生产、休闲设施。二是从长远来看,解决土地问题还可考虑向周边辐射。以我市葡萄产业技术品牌优势为中心,沿黄河的阿拉善、巴彦淖尔的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具有和我市相近的独特自然条件,所产葡萄品质优于国内大部分地区,因此可优先考虑利用这些土地。比如,我市的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周边土地开展葡萄种植,截至今年5月,葡萄种植基地面积已达8万余亩,其中乌海市1万亩、杭锦旗6万亩(种植完成3万余亩)、宁夏红寺堡1万亩。因此,建立以我市为中心的中国西部葡萄博览园,重点打造好优质葡萄品种示范园(优质葡萄种质资源圃)势在必行,以解决我们用地不足,资源有限的矛盾。
    (二)加大对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发挥葡萄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我市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区居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业企业和合作组织种植葡萄面积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比如,汉森酒业集团、吉奥尼、阳光田宇、乾源农业发展公司等。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农业企业抵押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严重的制约因素。为此,建议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在农业企业贷款担保、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放宽贷款年限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多措并举,加强葡萄产业技术队伍建设。首先应强化并明确乌海市葡萄产业化办公室职能,将抽调走的人员全部调回,同时增设事业编制,以公开招聘形式招录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充实葡萄办专业技术力量,加强葡萄办对全市葡萄产业的指导管理力度。其次,聘请技术权威,政策可以比市政府关于引进高技术人才更灵活更优惠。三是可在乌海学院、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本后备人才。四是通过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修的方式,提高现有葡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技水平;此外还可通过项目支持、奖励补贴,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葡萄实用技术人才。
    (四)市委市政府应协调将我市葡萄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争取列入自治区农业重点支持范围。与马铃薯、玉米、肉羊养殖等产业一并列入自治区农业重点产业,享受同等的支持政策,推动葡萄产业向区域化、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打造现代观光葡萄园。随着乌海湖的建设,我市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亲水游、沙漠游蔚然成风,农业观光游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应把农业观光游纳入全市旅游业体系中布局,规划发展大、中、小结合、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酒堡群和以日光温室生产为主兼具休闲采摘功能的高效农业观光园,打造以现代葡萄产业和高效种植为主体的农业休闲文化产业基地,促进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建议我市应该紧紧抓住市委六届八次会议关于六城联创——大力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机遇,把部分绿化资金用在葡萄产业的发展上,既可以把葡萄产业林、水为本的基础设施做大做强,又可以把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做好,可谓一举多得。
    (六)通力协作,为葡萄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在全市把“葡萄之乡”品牌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大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合力;同时认真落实我市有关葡萄产业的发展政策,加大葡萄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做好葡萄品牌及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的宣传推广工作;推动全市性的葡萄产业研发机构发展壮大,不断开发和培育葡萄及其深加工产品新品种,落实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全市葡萄种植业上规模上水平;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葡萄及其深加工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管,确保葡萄产业的竞争在健康有序中进行。
    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乌海葡萄”(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继续巩固和发挥“汉森”葡萄酒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扶持和壮大以吉奥尼、西口风等为代表的一批葡萄酒企业走品牌之路,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全面提升葡萄产业的效益和水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海市委员会 主办
地址:乌海市滨河新区市府路1号市行政中心A座845
蒙ICP备16003799号-1